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

先祖遗训、家传正道


维光按:

因为家族血缘,也因为先祖的血液流在身上,既然五十年后传统家族居然有此重叙机会,所以闲时也到这个仲氏论坛上看看。因为这毕竟这也是与我这个“仲”字相联系的地方。
先祖之所以是先祖,让我等后人得以荫庇在先祖名下,因为先祖的为人,为学。是故,凡与仲姓相连缺乏书卷气的地方,凡与仲姓相连多苟且碌碌者,都应面对先祖思之省之。
先祖屹立天地,不是因为忠于哪个朝代,哪个帝王;先祖留传千古,能使仲氏家族脱颖而出的是浩然之气!政治永远是暂时的,而为学、为人是永远的。
先祖之名常让维光汗颜,不敢高言“仲氏”之后,论才、伦德,论青史贡献,实实的不肖子孙,唯有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努力努力,不敢忘却!是故重发此短文,以与亲族共勉。(2012.09.14


——答海上青鸟
有“海上青鸟”给我留言,“我出生于80年代末。经历了二十余年所谓的‘改革开放’时期,直到去年底,看到了您的一系列文章,才有所醒悟,且深为震撼与感动。我为先生之才学及一针见血之剖析而震撼,为先生放弃安逸、漂泊海外、恪守启蒙而感动。想您当年走上近代启蒙、经验主义之路,学习数学、物理、外语,博览各种文学历史经典文献,真是让人十分敬佩。相比之下,我自感才疏学浅,且身处如此浮躁之社会,如今因拜读您的文章而知其原因,但又无可奈何,有时甚为痛苦、迷茫,不知该往何方向努力。”

海上青鸟的问题,既是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也是无论生活在什么时代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我的一生让我深感,在人生的追求道路上,如果遇到一个好的师友,你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为此,积我半生之经验,愿与海上青鸟小友做一交流。
“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随欲,不逾矩。”孔子这段话太深刻了。先祖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但是我由于生活的环境却几乎是在二十岁的时候才立下自己长久的志向。当然这个志向有着深刻的时代的特点。看到你对我的追求的描述,我感到把握的很准确,你是有才能的。选定一个方向,锲而不舍,就能够做一些有益的、扎扎实实的、经得起时间洗涤的事情。此其一,有志立长志,无志常立志。

其二,在探索研究问题的时候,首要的是思想方法问题,要对于自己使用的方法辩驳,要增加自己辩驳这些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有志于学后对于外语、数学、物理、文史哲的阅读和记诵的重视,以及音乐美术修养的渴望的原因。这些能够丰富你的技能和人性,你的感觉与研究能力。

其三就是多读圣贤书,也就是多读大“家”的书籍。在这个出版泛滥的时代更是如此。人类从来有各种各样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家”的作品能够让你精神健铄。我的书房给我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处身其中,深感吾道不孤,人类追求的连续性。

最后一点就是,人生之路既漫长,又短暂,二十岁的时候一位邂逅相遇的朋友对我说,要耐得寂寞,耐得贫穷……,现转赠与你。先贤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爱因斯坦,“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够找到那短暂而充满风险的一生的意义……”,都是永誌不忘的座右铭。

2011-08-30德国埃森

海上青鸟留言:
很高兴您能够抽出宝贵的时间回复我。呵呵,提到孔子的这段话,我记得先生曾说过,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虽然并不解其中深意,但我略微能够明白孔子之于我们的意义。此外,您对我的鼓励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自己所读的一篇文章,出自梁启超所著的《读书指南》附录文章——治国学的两条大路。其中提到,我们中国文化,比世界各国并无逊色。先人既辛苦的为我们创下这份家业,我们自当好好承受,因为这是人生唯一安身立命之具。有了这种安身立命之具,再来就性之所近的,去研究一种学问,那么,才算尽了人生的责任。而我常有之困惑是,心中已有模糊之大方向以及零碎之思想(思想来源未必是第一手的),但苦于无人指导以及文献资源之缺乏,一直没有能够动手去整理,很是惭愧。如今,因各种缘故,准备先报考国内研究生,再作打算。最后,再次感谢您的回复与鼓励。
维光再答:
我所谓大“家”先贤就是你说的梁启超这些前辈,时下的导师们大多是误人子弟的,以李泽厚为例,既不懂方法,也不懂研究,但他由于基本教育在四九年前后,所以还有些学养。而金观涛前后之人,则不仅不知道何为研究,而且根本就没有阅读能力。所以你现在,其实无论在国内,还是出国,最重要的是记诵,阅读,丰富自己的各种知识背景,打好基础,增加自己的能力,切莫耽误年华。出国有一个好处,至少保证你阅读的是有用的,而不是废纸。出不了国,就只有找梁启超这样的前辈的书读,四九年后的几代人的著述几乎可说没有什么有价值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